English

碰撞中的思索

1998-05-06 来源:光明日报 程良方 我有话说

我常常与外孙在问答中复习“昨天的故事”,这样做,一则为训练孩子的记忆,二则为渗透道德、品质、意识于孩子的心灵。

“东东,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哪里买桃酥吗?”

“在少年宫那里。”

“人多不多?”

“多,有好多人呢。”

当时卖桃酥的窗口前有四五个人。我就拉住东东站在旁边,等人买了再上前,这中间先后又有人来买……”还记得姥爷说了一句什么话吗?

“让人先买,我们等一等再买。”

“对,让人先买,我们等一等再买。”我十分高兴东东能记住这句话,重复时,我把“让”字说得又重又长,着意突出,着意渲染。无数事实说明,稚童所接受的精神影响,虽然是朦胧而肤浅的,却会给他的人格打上极为深刻的印记。在人的未来漫长的生活中,这种印记有时会十分清晰,有时则依稀可辨,但总是无法抹去的。毫无疑问,谦让是做人的一种修养,一种态度,也是一种标准,一种境界,因此,我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要求和美德播向孩子的心田。

不料想,女儿却在里间屋向外大声地说:“爸爸,不要这样教东东!”

我不解地问:“为什么?”女儿说了一句“都什么时代了”,就再没多说什么。

是的,时代确实是变了,与过去不同了。可是,变化了的时代,就毋庸置疑地要与过去积淀下来的理念和情感(如“礼让”、“谦让”)统统一刀两断吗?竞争能力的培养与“谦让”意识的渗透果然是冰炭不能同炉吗?为了生存和发展,难道真的要让“老实被人欺,就是要学凶”成为“家教”的“主旋律”吗?人际的天空,要是除了“争”字,就是“夺”字,那人的生存状态还会有安全、安宁可言吗?既如此,“发展自己”、“实现自己”又何以谈起呢?我得找个机会,与女儿、与家人讨论讨论这些问题,以达成共识,形成合力,把正处在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萌芽时期的东东教得更好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